中元節獻禮:盜墓 VS 考古
發布時間:2017年09月12日 文章出自:微信 作者: 地理君
漢代墓葬“十室九空”,王后墓葬約90%都有過盜墓者的光顧。我們可憐的考古,似乎大多是建設施工或盜墓者把墓葬盜掘破壞之后,才進行搶救性的發掘。
盜墓有“摸金校尉”,《盜墓筆記》,出書做游戲拍電影,儼然網紅。流行文化愛他們神秘精彩的生活、體制外桀驁不馴的另類英雄形象。
相比起來考古似乎枯燥乏味。一堆戴著小眼睛、穿著不酷炫、腰中不別槍的中老年,拿個小刷子、頂著烈日、面朝黃土,一掃掃幾個月,說話還不肯給人來個痛快。真是完全不是話題制造機嘛。
中元佳節的今夜,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大鬼小鬼老鬼都出來”。我們知道,他們早已經無奈的接受,為了滿足我們這代人的好奇心,他們的墓無論如何是要被打開的。
那么,你們究竟希望自己的墓室被誰被如何打開呢?
下面開始“考古——盜墓”大PK
挖法
要判斷一個大墓是否被盜過,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看墓室是不是被洗劫一空,是否有不屬于墓主人年代的遺骨,是否有時空錯位比如像礦泉水瓶塑料袋這樣的遺留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痕跡就是看有沒有盜洞。
盜墓 盜洞
盜墓者提取文物的過程,是簡單粗暴地掏走了事;盜墓的唯一方法,就是打洞、進去、帶走。
考古的時候發現盜洞是件很恐怖的事??脊艑W家們往往只能默默祈求盜墓者手下留情,只把寶器帶走,不要將墓內遺物一掃而空,留下些最重要的文字、印章、書簡吧,不要讓后人甚至無法辨認墓主人的身份,至少讓我們能夠知道一點他的故事吧。
盜洞直接打洞到墓道或者墓室,有直洞和斜洞兩種,近來盜墓者還使用炸藥直接炸出一個直通墓葬的洞穴,粗暴進入。


我們譴責盜墓行為,不僅僅因為他們盜走了文物,更因為他們的無知和唯利是圖會將很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毀掉,被洗劫一空的墓室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用考古出土證實史書和傳說的機會。
考古 程序正義
考古發掘,必須遵循“程序正義”,考古發掘必須首先保證出土文物的完好無損,以為科學研究之用。因此,文物發掘必須嚴格遵循逐層逐件提取、加固、保濕、繪圖、拍照、編號、登記等一系列嚴格程序。
提取文物,需要運用類型學、地層學的方法,逐層清理,逐層提取,以保證文物的本來面目。

拍照和繪圖,則是為了將文物信息記錄和歸檔,以備科學研究之用。每個文物出土時所在的位置、方向、狀態、形態都對以后的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次考古發掘,出土器物不知凡幾,工作人員需要對每個進行科學的編號,這是個巨大的工作量。器物編號的一般格式是:“遺跡編號” “:” “數字”??茖W編號之后,引用、存檔、數字化、研究、查詢都有很大的便利。

出土文物極其脆弱,考古不僅是挖出來就了事了,文物保護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一些容易腐敗的文物,比如說絲織品、漆器等,不能立即出水,必須得在飽水環境中提取,再到實驗室慢慢清理。

很多文物埋葬在地下千百年,已然同周圍的土壤牢固的結合在一起,極難分開。有些氧化嚴重,一碰就能碎裂成泥??脊湃藛T往往只能用細小的刷子甚至棉簽一點點提取文物。這就是你經??匆姷目脊湃藛T用一個小刷子在巨大的土坑里一點點刷的原因。

這樣看下來,你是否明白一點,為什么考古似乎總也追不上盜墓的步伐??脊殴ぷ髡吒嗟墓ぷ髁吭诒Wo和研究上,一個大墓的發掘需要上百甚至更多人、數年不斷的工作。
而受強大經濟利益驅動的盜墓者,他們更多的時間和關注點可以一直放在不停的搜索古墓上??朔f難找到它,成功進入,拿到寶貝,活著出來,活著賣掉變現,活著把錢花出去,然后再來。
其實,盜墓者也挺不容易,死亡風險太大,變現難度太大。也許最好的方式是,尋龍點穴靠盜墓,發掘保護靠考古?
工具
盜墓 洛陽鏟
這是個讓海外考古學家無比景仰的神器,它由盜墓者發明,是尋龍點穴之法寶,大名鼎鼎的洛陽鏟。
洛陽鏟,產地就在洛陽,從明代的鐵錐不斷改進而來。據傳,在民國初期,東邊是漢墓區、西邊是北魏墓區的盜墓者夢中的天堂——馬坡村,一個叫李鴨子的盜墓專家最終發明定型。

考古發掘首先要學會分辨“生土”和“熟土”。
生土是指未經擾動過的土層,較為純凈,給人以鮮活、板結之感,其中沒有人類生活遺存的包含物;“熟土”是指經過人為擾動、土質較雜、相對疏松的土層。比如,墓坑內的填土就是“熟土”,也稱為“墓土”或“五花土”。
凡大型墓葬的填土一般都經過夯打,有夯層和夯窩,有的填土內還有人類生活的包含物。這樣,通過分析洛陽鏟帶上來的土壤及其包含物,就能夠大致判斷出這個遺跡是否為古墓葬了。

洛陽鏟不僅可以判斷下方是否可能有古墓,還是挖洞利器。用洛陽鏟探孔的時候,使用者要身體站直,雙手握住鏟桿,垂直向下打探,還要不斷旋轉鏟頭,保持探孔為圓形,否則無法深入,而且拔不上來。
它比較適合用來挖較小的探洞。有經驗的盜墓賊會避開墓道,而不斷利用探洞尋找墓穴。墓道里往往有重重機關或者門禁防止人盜墓,而直接從墓穴上方垂直進入更為簡單安全。

當然,如此神器,國家焉能視之不見?如今的洛陽鏟已經過了明路,成為考古勘探中必不可少的幫手。新中國成立之后,50年代在洛陽舉辦了兩期全國考古鉆探訓練班,將其正式命名為洛陽鏟??脊沤滩囊裁鞔_指出,考古人員在鉆探時必須使用洛陽鏟。

考古 機器人
要如何將小機器人送入密閉的古墓呢?
A)沿著墓葬過去留下的盜洞進入
B)通過洛陽鏟打出的直徑大于10厘米左右的探洞懸垂進去
考古機器人應該算是考古利用盜墓,科技使用傳統的極好印證了。
履帶式機器人像玩具坦克一樣靈巧地從前甬道駛入墓室,一條長長的纜線將它與外部的電腦監控系統連接起來,機器人在墓室內移動,帶云臺的攝像頭呈360°旋轉,墓室內景立即通過視頻傳送到監控端的電腦屏幕上。
機器人身上安裝的各種傳感器也開始采集參數,溫濕度、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濃度等數據不斷傳送到監控端。

為什么要使用考古機器人呢?
封閉的墓室中,尸體和其他物質日漸腐敗朽爛,消耗盡空間內的氧氣,同時產生各種有害氣體,譬如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甲烷等,一些墓葬還有可能存在汞蒸氣。此外,地下陰暗潮濕的環境也會產生一些微生物。
如果在正式發掘前能預先探查清楚墓葬內的“小環境”,判斷發掘價值,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就能規避或降低考古人員進入墓穴的風險。
盜墓哥被高科技嚇呆了嗎?還沒有!
只要銀子夠,小機器人不是買不來。但是,準備好了,下面這個,盜墓,你還能弄得來嗎?
考古 艦艇
這是一個完全為水下考古量身打造的艦艇——“中國考古01”號。有五層船體、11間房間,潛水工作室,考古儀器設備間。全電力推進、設計時速12海里/小時、最遠能航行到距海岸線200公里的海域進行工作。
“中國考古01”號支持潛水、支持水下考古發掘,滿足開展水下考古作業需要。充足的艙室可以讓考古隊員在上面生活、工作、學習。它能夠進行水下調查,對水下遺存進行測繪記錄、攝影攝像、遺址清理、文物提取。它雖然在艦艇里算是迷你的,但簡直就是考古界的“航空母艦”。

盜墓哥說,弄一輛艦艇有點難度,弄來了航行批文也更難弄,而且船一開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們要水下盜墓了。。。但是!
弄上全套潛水裝置,租艘小游船進行水下盜寶,這才是拿手的。隨拿隨走,靈活機動,失敗再來。
然而,看看下面這個,服了嗎?
考古 遙感衛星
就像醫生用醫療掃描儀對病人體內的病灶進行檢查一樣,衛星可以借助人眼不可見的光,通過高空衛星收集數據,從距地面幾百公里處“俯瞰”地表,便能以驚人的清晰度辨識地下景觀??脊艑W家可以用衛星來尋找消失的河流、城市、道路,并繪制出精確的圖紙。
由于地下遺跡全部為人工建成,與周圍沒有經過人工擾動的土壤環境存在著土質、水分、地表溫度等一系列差異,在對人眼不可見光的輻射中,它們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征象。通過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考古學家便可以憑借圖像色彩、形狀、時空分布的差異,對遺跡位置進行確認。

此外,飛機、熱氣球等航空器拍攝的人眼可見影像,也能提供地下遺跡的線索。從高空俯視,植被的生長狀況、陰影的位置、積雪的形式等細枝末節,都可以幫助專家洞察遺跡的具體情況。
如今,全世界的地下遺址中,人類只探索了不到百分之一?;蛟S遙感考古提供的全新視角,將為我們贏得更多機會。
如何~盜墓兄弟,你發不了衛星吧。
成就
盜墓 漢墓“十室九空”
盜墓在中國歷史上可謂自古已然、長盛不衰??梢哉f,中國自有墓葬以來,便伴隨著對墓葬的盜掘活動。
帝王將相的陵墓陪葬奢華,往往成為盜墓者的首選目標。漢代墓葬更因其存世久遠、厚葬成風,招致了“十室九空”的不幸結局。

而今年來古董文玩價格在國內外的飆漲更刺激了盜墓的積極性,但是越發嚴格的文物保護措施也同樣讓盜墓和銷贓的難度日益升級。
考古 真實的歷史
考古的成就不需要用幾個大墓來證明。
遍布華夏大地,從大興安嶺的深山到大西北的沙漠,古城遺址、遠古村落、古水道、古墓葬,地底水下,無處不有考古工作者的身影。他們一代一代的努力成果,就是今天遍布全國無數的博物館,重量級的期刊、書籍,和漸漸充足的歷史物證。
在艱苦的地方,極端的環境,面對著誘惑,耐心、專注、嚴謹地將一生奉獻。他們還中國歷史以真實。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國家地理官方微信!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yzqz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