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礦工兄弟
發布時間:2014年11月21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趙振民
1954年版的郵票,上面的圖案是一個露天煤礦;1960年版的人民幣,上面的圖案是同一個露天煤礦,這個煤礦就是位于遼寧省阜新市的海州露天煤礦。

從中,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海州露天煤礦昔日的輝煌。海州露天煤礦于1953年建成投產,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建成投產以來,海州露天煤礦累計采出煤炭2億多噸。

阜新煤田面積二千多平方公里,有“百里煤?!敝Q。最早開發于一八九七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由于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掠奪式開采,到一九四八年已是采剝失調、設備破舊,很難維持生產。

五十年代,國家把阜新海州露天煤礦、五龍豎井、新邱豎井列入全國一百五十六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中,進行大規模建設。海州露天煤礦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投產,為全國第一個現代化 、機械化、電氣化的最大露天煤礦。同時,改擴建舊礦井,新建一批煤礦,新增生產能力八百四十一萬噸,基本形成年產千萬噸的煤炭生產能力,阜新礦物局成為當時全國四大煤炭生產基地之一。

我用圖片記錄了礦工點滴的瞬間畫面,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剛毅、自信、艱辛......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